.

青少年网民达16亿上网安全保护亟待多方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

“我给她的iPad、手机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可是拿电脑没办法,在网上搜了很多教程、咨询了很多朋友,都不能做到限制浏览器看小说。现在网上的很多小说,低俗不堪,价值观混乱,这真是把我愁坏了。”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李女士,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一次无意中发现孩子在上网课的时候,偷偷打开浏览器看小说,李女士对此深感无奈。

“孩子才三年级,电脑水平竟然比我还高!”家住石家庄桥东区的王先生表示,“我设置了各种禁用访问,但是过几天一查,都完全失效了,尤其暑假期间,孩子最近经常假借上网课偷偷玩游戏。我不反对孩子玩游戏,只是难得暑假,希望有时间带他出去玩,这样能跟孩子走的近一些,不希望和孩子越来越疏远。”

暑期已经过半,很多家长对孩子宅在家里、沉迷于上网玩游戏看小说而感到忧心忡忡,却有心无力。

相对于孩子玩手机玩电脑更难管理监控

“孩子玩手机,可以设定时间约束,可电脑不行,而且孩子说用电脑上网是用来学习,还没法干涉。”

从去年疫情开始,让孩子电脑前上网课、听老师讲解,成为了常态,这也使得无数家长给孩子配备了电脑。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上一些不适合孩子浏览的信息,以及容易让孩子沉湎上瘾的小说、漫画、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等,不仅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精力,更有可能让未成年人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取向,甚至成为犯罪的直接诱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年12月,中国19岁及以下网民群体占比16.6%,总数达1.64亿,快速增长的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从很多家长普遍了解到一个现象:手机虽然有游戏、短视频、小说等分散孩子注意力、消耗时间的应用,但多数小学生没有专用手机,家长容易管理控制。但电脑就大不一样了,一是孩子需要用电脑上网课,电脑的学习工具很难被替代;二是电脑的使用权限更自由,“你以为在浏览器上关闭了这些网站的访问权限,他可以轻松设置进行取消。或者重新下了新浏览器就可以了。”

此外,目前很多网络平台的“青少年”模式效果不理想,有待改进。例如虽有“禁止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的字样,但在充值前无需身份认证,便可直接跳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充值;“青少年模式”要么与正常模式下的内容没有区别,要么推荐适合低龄幼儿看的视频,让中小学生“不买账”。

这几年,“熊孩子”一键清空购物车、花费巨款打赏主播、斥巨资充值网络游戏等事件层出不穷,沉湎于小说游戏、甚至交友网站,导致成绩下降、价值观偏离的更是屡见不鲜,加强青少年保护迫在眉睫。

保护青少年上网从国家到企业须多方联动

互联网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互联网犯罪以及网上违法信息等法律盲区。在保护青少年远离互联网不良信息方面,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应法规。

在我国,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提出了硬性要求,比如“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等,从而敦促平台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风险降到最低。加上之前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及今年的“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一直是政府部门重拳出击的方向。

分析人士认为,让未成年人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是一个需要社会多元共治的问题,除了政府部门之外,相关机构、网络平台与家长都参与进来。特别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除了商业利益之外,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义不容辞。

针对游戏行业,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向外界表示,从年初开始,他们就启动《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推进工作,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绍兴、厦门等多地部署。同时,在本届ChinaJoy期间,游戏工委召集部分重点游戏企业举办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闭门研讨会。

8月3日,腾讯宣布推出游戏未保“双减双打”新措施。双减包括减时长和减充值,即将执行比政策要求更严厉的未成年用户在线时长限制,非节假日从1.5小时降低至1小时,节假日从3小时减到2小时。减充值则是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小学生”)禁止在游戏内消费。双打包括打击身份冒用、打击作弊等,堵住未成年人冒充成年人游戏的情况。

除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小说、漫画等之外,未成年人的隐私泄露问题也同样严重。由于未成年人辩别能力差,隐私保护观念比较薄弱,而部分社交网站或网贷平台中会被大量索要各类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地区、住址甚至要求爆照等,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怀有不良目的的人掌握,将自己暴露在一个极其危险的环境中,会产生很多不良甚至可怕的后果。

电脑权限管控、隐私保护是空白带技术防护必不可少

李先生是一家安全培训机构的讲师,他乐见当前针对手机APP隐私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治理的越来越好,手机上的隐私正在得到保障,但反观电脑上的隐私保护却存在空白。“电脑上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握有‘上帝钥匙’,包括录音、上网浏览记录和上网习惯都可以被任意索取,可怕的地方在于,这些正规软件不是木马病毒,处于杀毒软件不杀的灰色地带。”李先生希望,在监管上更加完善的同时,安全厂商也更应该研发一系列的功能,用技术来公开这些偷偷搬运隐私信息的行为。

“我们从家长群体用户的反馈来看,到今天,电脑的病毒和木马问题已经很少发生了,但孩子上网的监测、管理和约束,以及避免隐私的泄露,是她们最关心的话题。”奇安信安全防护软件冬奥版负责人张庭表示,“安全厂商在这方面的确需要有所作为。”

据张庭介绍,目前上线的安全防护软件冬奥版,与过去第一代杀毒、第二代查木马等不同,更侧重于隐私保护和青少年模式,我们称其为第三代网络安全软件。举例来说,它增加了绿色上网、网站访问限制、应用使用限制、移动远程管理、历史记录溯源、隐私保护等功能,帮助家长对孩子的网站访问、应用运行进行管理和监督,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北京丰台区某小学担任班主任的李老师认为,在青少年安全上网方面,家长父母也要承担起主要的责任。尤其在暑期期间,适当引导和鼓励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长时间在室内,沉迷于网络游戏、小说、短视频。而学校也给学生在暑期安排了阅读课外书的任务,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自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以来,青少年的网络保护屡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