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快速进入心流状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流是flow的中译名,像意识流、潮流、系统流这些词语都喜欢用“流”字作为后缀,这是中国古代气化论思想的反映。

也叫 体验,是一位叫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理学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

心流指的是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地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使人忘记时间的概念,忘掉自我,也忘掉自身的问题。

大家也许会对忘掉自我的正确性存有疑虑,这个和米哈里提出的另一个叫“精神熵”的概念有关。

米哈里提出的这个概念是借鉴了物理上的“熵”的思想,无序的量被称为“熵”,一切自发的物理过程,都是熵增加的过程,薛定谔提出的“负熵”就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

精神熵指的是混乱的自我,以及内心无序的状态。米哈里认为“精神熵”是常态,精神熵的反面就是心流,也就是 体验。

那么,有哪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进入心流状态呢?

单任务进程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需要同时注意的任务越多,耗费的反应时间就越长。比如,要求你回想你昨天做了什么,并且同时算出51乘以21的答案,你就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一心多用会损害我们的注意力,因此我们要学会一次只做一件事。

专注是一种长期培养的习惯,而不是一种因人而异的天赋差异。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更加要求我们一次只做一件事。

多任务进程的实质是不断切换我们的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想要达到心流状态, 个前提就是足够的专注。

做喜欢的事

有些人会误解《自控力》,认为自控力的本质是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但实际上自控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书里写到的:

“增强自控力的 根本在于要找到你真正爱做的事情。”

兴趣就是 的老师。

有些人想要减肥,却总是功亏一篑,在某些时刻突然放纵自己,就是因为他们内心特别喜欢吃,但是又不得不克制自己,导致了自我损耗,削减了自控力。

自我损耗是因为强迫做不喜欢的事情的结果。想要进入心流状态,一定不能对正在做的事情感到排斥。

也有人会说,那不喜欢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大脑的奖赏机制与多巴胺的分泌有关,我们之所以热衷于性、食物、刺激感等等事物,就是因为大脑分泌多巴胺之后,会让人感到愉快。

因此,面对不喜欢的事情,就要学会刺激多巴胺,建立正向联结。

以阅读为例,喜欢阅读的人比较少,想要变得喜欢阅读,就可以在获得新知识时,人为地感到愉快,并且多加鼓励自己、赞美自己、赞美知识。长此以往,就会将读书和多巴胺分泌联系到一起。

游戏化

游戏化案例有三个共同元素:分数、徽章和排行榜。

你会发现大多数阅读app都涵盖了这三个要素,有着阅读时长、阅读奖励以及个人排名,这便是这三个要素的具体体现。

年一个叫“Fitocracy”的游戏化健身网站应运而生,年便拥有了万用户,而年达到了万用户。

游戏化适用于本身就很无聊的事物,比如阅读哲学著作,可以通过摘抄促进自己理解,也可以通过将里面的话描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便是通过具体画面将经济学枯燥复杂的内容游戏化了。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化需要合理利用。想要快速进入心流状态,可以将枯燥的事物游戏化。

过程导向

《未来简史》中提到两个不同的我,分别是记忆自我和体验自我。

记忆自我是对过去的事情的总结,喜欢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遵循了两个原则,一个是峰极定律,另一个是忽视过程。峰极定律指的是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

而体验自我强调当下的体验。想要快速进入心流,意味着沉浸在当下,就要用体验自我取代记忆自我,将结果导向的观念转变为过程导向。

心流是一种无需作出努力的状态,我们都知道,当我们掌握了开车的技能,变得很熟练之后,我们开车时就不用耗费很多注意力,所以对事物的熟练程度是进入心流最关键的要素。

-TheEnd-作者

神奇小小 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Flow:ThePsychologyofOptimalExperience》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