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孩子网络游戏成瘾家长可这样判断和预防

华声在线2月19日讯(通讯员谢婷记者邓桂明)寒假中,不少中小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自主安排,其中上网、玩游戏是必不可少的放松方式。医院(医院)酒瘾网瘾科主任、主任医师周旭辉介绍,近期到门诊咨询网络成瘾相关问题的家长也愈发多。今年16岁的王同学(化名)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沉迷网络游戏,生活、学习一团糟,经常通宵达旦地玩游戏,黑白颠倒,除了游戏,其他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做,厌学、逃学,成绩一落千丈,脾气也愈发暴躁。家人制止其上网,他就威胁、恐吓家属,甚至打砸东西,扬言要结束生命等。周旭辉介绍,王同学其实是患上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游戏障碍的患病率约为5%,以男性、儿童青少年为主,那么如何辨别哪些行为属于正常的兴趣爱好,哪些行为达到了“游戏障碍”的诊断标准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游戏障碍”诊断标准,通过以下“三步法”来进行界定:游戏使用者是否对游戏行为失控,并日益沉迷于游戏?如果孩子对游戏行为失去控制,表现为在游戏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牺牲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如以前喜欢打篮球、唱歌、跳舞等,如今都让位于游戏,那么需要警惕游戏成瘾。游戏行为是否导致了严重后果,且明知有严重后果,仍控制不了游戏行为?如果孩子因为玩游戏而废寝忘食,尤其是明知道游戏行为对自身造成了严重影响,如学业成绩下滑、互动沟通减少、人际关系变差等,但仍然沉迷于游戏,那么需要高度警惕游戏成瘾。游戏行为是否造成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的丧失?如果孩子因为游戏行为开始逐渐远离现实中的社交圈,减少或不与以前的同学、朋友等交往,甚至因为游戏而失去了重要的机会,如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等,那么这也是一个判断游戏成瘾的重要依据。周旭辉介绍,除了以上“三步法”,还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下表现来判断是否游戏成瘾:渴求症状(对游戏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戒断症状(当不能玩游戏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耐受性(需要不断增加游戏时间或投入程度才能获得满足感)、难以停止游戏、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利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在短期内出现上述现象,并不一定就是游戏成瘾。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一个参考时间,即最近这一年是否有这些行为、存在这些特征。但若症状足够严重,未达一年也能判断已经成瘾。同时,孩子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判断结果。因此,在判断孩子是否游戏成瘾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结合专业医生的意见进行评估。如果确实存在游戏成瘾问题,应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孩子恢复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状态。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孩子的游戏成瘾呢?周旭辉提醒,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给予他们充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