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玩手机都浏览啥三招查出痕迹,以防孩子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在CNNIC最新公布数据中显示,未成年人基本都拥有自己的上网设备,占比可以达到75%,其中手机占比为63.6%。毫不夸张的说,如今许多小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如此高的手机普及率,使得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或受到不良信息影响,成为了家长忧心不已的问题。近日,一名网名为“做个好妈妈真难”的宝妈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寻求网友们的帮助。她说:“当我看到才10岁的儿子与同学一起分享一些成人大尺度的照片时,心里五味杂陈!”宝妈说她给儿子配备手机的初衷原本是预防有时候不能及时到学校接他,方便联系才买的。虽然儿子偶尔也会在她面前与同学们一起用手机玩游戏,但并没有表现出沉迷的迹象,加上这些游戏基本为益智类的游戏,所以她和丈夫便没有认真管束儿子玩手机的事情。不过,宝妈发现这一个星期以来,儿子一改往日任由父母查看手机的态度,而是躲躲闪闪。宝妈实在不放心,便趁着儿子洗澡时,偷偷查看了他的手机。万万没想到,在儿子与几个同学的QQ聊天记录里,居然有不少已经超出未成年人范围的大尺度成人照片。“这是我在网站上看到的”、“我也在另外一个网站看到了类似的”等等言论穿插于多张照片之间。从聊天记录里不难看出,应该是儿子的一个同学在网站上查询一些学习资料时,无意中看到这些照片,好奇心驱使之下,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分享了。如今宝妈和丈夫决定严格管控儿子的手机,并且也开始注重进行平常浏览信息的教育等,但一旦孩子离开家,便很难管控。如今网络发达,手机普及后,孩子接收不良信息途径更加宽泛。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一般未成年人利用手机上网查询学习资料的占比为89.6%,而上网进行休闲娱乐、玩游戏、交友的占比为65.9%、61.1%和58.2%。由于我国在互联网监控与未成年人管理方面并没有非常严苛,所以,管控孩子不会接收不良信息主要还是依赖于家长的监管。而及时发现并教导,成为家长监管的首要要求。孩子玩手机都浏览啥?三招查出痕迹,以防孩子陷入“不良网站”家长们如果想查阅孩子是否有浏览过一些“不良网站”,可以进入手机的缓存文件夹内查看缓存的图片、视频等是否属于“不良网站”。因为不少手机都会自动将浏览过的网站信息,尤其是“不良网站”,通常都会自动缓存网站内的图片、视频等。家长们可以定期查看,通过对缓存内容进行鉴别。除了手机内的缓存文件夹,还有浏览器内的浏览历史痕迹或者“浏览足迹”,可以从这些痕迹中了解孩子曾进入了哪些网站。如果有“不良网站”的浏览痕迹,除了要及时删除外,还要与孩子了解情况,进行引导与监督。最后一个方法是通过手机浏览器的历史搜索记录,不少孩子并没有删除搜索记录的习惯,家长便可以从这些搜索记录及内容中辨别孩子是否曾登录了“不良网站”。互联网内鱼龙混杂,加上我国对于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如果家长没有注意监督、教导,一旦孩子陷入“不良网站”,接收了不良信息,身心健康将受到极大的伤害。所以,家长们切不可大意,做到及时发现,有效处理,以绝后患。如果发现孩子接触到了“不良网站”,家长应如何处理?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及未成年网民的监管,不少浏览器都已经增设了未成年模式,许多智能手机也都增设了儿童模式。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接触“不良网站”的状况,第一时间便是要把孩子的手机及浏览器换成未成年或者儿童模式,这样孩子的手机便不会再接收到“不良网站”的信息。其次便是对孩子进行教导,耐心地向孩子讲道理、摆事实,引导孩子使用手机时,应该是用于学习以及联系家长、同学,而不是沉迷于休闲娱乐、玩游戏等。还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不会被不良信息误导。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孩子不沉迷于玩手机,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养成健康的兴趣爱好,课余时间不会仅限于使用手机打发时间。在此过程中,需要家长耐心、足够的陪伴。在如今未成年人拥有手机的占比高达63.6%的情况下,做好监管孩子健康上网,规避不良信息,更不能出现沉迷手机的事宜,是家长们不能忽视的责任与任务。相信在家长做好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教导孩子,让孩子远离“不良网站”的状态下,孩子的身心健康将得到更大的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